利率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利率

美联储宣布维持超低利率至2013年

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跌,股市反弹,大宗商品止跌回升
2011年8月10日

发达世界“失速”的危险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合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如果发达世界像发展中经济体一样以5%的速度增长,风险就会小得多。但2%的“失速式”增长,意味着西方无法重现过去那种资本主义模式下的运转。
2011年7月28日

市场利率为什么飙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一个月以内的短期利率全线飙升至9%以上,央行的量化紧缩已开始出现“副作用”。
2011年6月28日

警惕银行“表外”风险失控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近月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数量急速增加,收益率也大幅上升。在理财产品的华丽外表下,中国银行业“表外”风险正在积聚。
2011年6月28日

香港流动性拐点隐现

FT记者汉妮•桑德尔:若要寻找证据来证明席卷全球的流动性浪潮开始退去,香港也许是个切入点。当地的利率开始上升,信贷增长也趋于放缓。
2011年6月7日

反思“资产负债表效率”

FT专栏作家普伦德:理论上,“背债”将鼓励经理们更卖力地经营资产,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纪律与其说是针对管理层的约束,不如说是承担更多风险的激励。
2011年5月17日

Lex专栏:中国银行业的“铁饭碗”

上下限的结构并非总是合理的。中国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相结合的制度,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两者都需要改革,而且迫在眉睫。
2011年4月20日

调查:欧美消费者对通胀忧心忡忡

英国《金融时报》/哈里斯调查显示,欧美民众认为,未来6个月通胀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
2011年2月21日

中国通胀调控手段的艰难回归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建奇:本月中国再次加息,表明央行正回归“常态化”的、以调整利率为主导的通胀调控手段。究竟是什么让中国央行“千呼万唤始加息”?
2011年2月17日

通胀担忧导致美欧加息预期提前

目前市场押注英国将于6月加息,欧洲和美国分别于9月和12月加息
2011年2月14日

“中国中小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证券报》报道,一些中小型储蓄银行将需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2月12日

告别廉价资本时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多布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过去三十年,世界已习惯于使用廉价资本。但全球化的下一阶段将会有所不同,资本成本将上升,金融保护主义将加剧。
2011年2月10日

中国加息将如何影响大宗商品?

到本周周末之前,当所有人结束春节长假恢复交易时,大宗商品投资者也许会开始认真思考政府收紧银根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冲击,甚至可能出现抛售。
2011年2月9日

美国必须管制银行存款利率

弗莱彻学院教授拜德:自古以来,变幻无常的银行存款就是灾难性信贷繁荣与萧条的罪魁祸首。取消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就像取消对卡车制动器的审验。
2011年1月13日

为何低利率会催生股权融资?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当存款利率相对于买房投资报酬率偏低时,就会催生“买房合作社”,比如父母帮助筹集首付。低利率催生股权融资是同样道理。
2010年12月30日

利率上升是好事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目前名义利率水平依然很低,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实际利率上升了,而实际利率上升几乎肯定说明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改善。
2010年12月24日

全球利率迟早上升

FT专栏作家杰克逊:30年来,全球利率一直在持续下滑。掉头回升是迟早的事。那么,这可能对商业和投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呢?
2010年12月22日

为什么要忍受低利率?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批评者提出,低利率政策比定量宽松更不公平,且缺乏效率。他们对吗?答案是:既对也不对。该政策是很糟糕,但其它选择更糟糕。
2010年12月21日

研究:全球借贷成本将大幅上升

麦肯锡预测,新兴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建筑热潮以及中国扩大内需之举,将使得全球投资意愿超过储蓄意愿,推高利率水平,吸引投资者撤离股市、投身债市。
2010年12月9日

中国10月通胀率创25个月新高

通胀率激增至4.4%,政府或被迫出台更多紧缩举措
2010年11月11日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至9.6%

第三季度温和减速,符合决策者意图,但CPI增幅继续超出目标上限
2010年10月21日

屈宏斌:中国央行加息是信心体现

中国决策层受到过去两个月经济数据的鼓舞,不再担忧经济增长会急剧放缓。加息能帮助解决负利率、通胀预期上升、房价等资产价格高企等一系列问题。
2010年10月21日

Lex专栏:汇率僵局中 谁是清白者?

在多数大型发达经济体,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极高的财政赤字,都是应对高失业率和产出低迷的合理政策。这和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的思路没多大不同。
2010年10月12日

加息背后的货币专制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宁远:货币政策自有其不能逾越的边界,即使在它是主角的经济领域,也只能是一个守夜人。又何必苛求央行想出有万能效果的货币政策呢?
2010年10月11日
|‹上一页‹‹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