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开始成为消费大国

据星展银行估计,2009年中国内需增加了1800亿美元,而美国只增加了900亿美元左右。而亚洲其它地区的情况,与中国内需增长相似。
2010年5月14日

亚洲经济重上崛起轨道

FT亚洲版主编皮林:希腊帕提农神庙的柱子可能正在垮塌,但中国长城和印度门看上去依然坚固。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尽管外部需求不振,但亚洲经济体很快恢复增长。
2010年5月14日

分析:中美进口之差异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但它们的采购清单却截然不同,美国主要进口消费类商品,而中国则主要进口铜、矿石等满足工业需求的商品。
2010年5月14日

中国通胀、房价数据加剧过热担忧

突显中国当局在试图让经济活动适度降温时,面临一些艰难的判断
2010年5月12日

中国4月贸易顺差收窄

顺差额同比下降87%,或将减轻中国政府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2010年5月11日

中国4月通胀率接近3%上限

中国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为18个月来的最快涨幅,且有可能在未来几月加速上涨。与此同时,房价跃增12.8%,是200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涨幅。
2010年5月11日

投资者焦急等待中欧经济数据

在上周全球市场遭到重创后,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放缓迹象
2010年5月10日

中国股市表现全球倒数第五

在今年全球表现最糟糕的股市榜单上,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高居榜首,不足为奇。但经济增长骄人的中国,股市表现居然倒数第五,令人错愕。是什么让市场紧张不安?
2010年5月7日

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压低亚洲股市

4月份汇丰/Markit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六个月低点
2010年5月5日

最适宜的选择

安邦咨询:在当前内有通胀风险、经济过热,外有升值压力、热钱涌动的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中国央行统筹全局后最适宜的选择。
2010年5月4日

中国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监管机构此前要求各大银行重审其贷款账目
2010年5月4日

调查:中资银行成外资同行“强大”对手

中资银行的竞争已超越监管因素,成为在华外资银行最大挑战
2010年5月4日

Lex专栏:中国收紧措施力度够吗?

中国央行副行长朱民说得没错,加息是需要慎用的“重型武器”。但在中国楼市出现泡沫之际,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2010年5月4日

中国不做世界第一的智慧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在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中国社科院公布《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为中国对美国的定位,以及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2010年4月30日

挤压楼市泡沫考验中国政府智慧

英国《金融时报》驻华首席记者代尔:中国楼市若能软着陆,将在中期内为经济提供支撑。但如果政府被迫出台更严厉措施,导致2008年式的萧条重现,经济将严重受损。
2010年4月30日

上海股市昨日跌至逾半年低点

市场担心银行业新一轮融资潮和政府冷却楼市措施
2010年4月28日

Lex专栏:中国股市与经济的反差

上证综指今年迄今下跌11%,是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差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其股市怎么会如此低迷?真相是:中国股市从未表现出与任何事物有着多大的相关性。
2010年4月28日

不良贷款将危及中国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佩蒂斯:如果银行不良贷款确实激增,中国还是能够轻而易举地避免银行业崩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清理银行体系的代价。
2010年4月23日

FT社评:中国应调控而非减慢增长

FT社评:中国经济首季同比增长11.9%,即使是在好的年景,以这种速度增长的经济体也会引来世人的瞩目。在全球刚刚摆脱低迷之际,这简直让人惊叹。中国的成就能够带来什么教益?
2010年4月16日

下一个泡沫在哪里?

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随着全球经济出现通货再膨胀的迹象,许多人都在问:“下一个泡沫会出现在哪里?”答案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政府债务。
2010年10月24日

预计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近12%

中国今日公布的官方数据将显示,中国经济创下三年来最快增速
2010年4月15日

中国担忧通胀风险

中国国务院昨日就通胀风险发出警告,并誓言遏制快速上涨的住房价格。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房价正继续加快上涨。3月份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1.7%,是该指数近五年历史上的最大涨幅。
2010年4月15日

中国一季度GDP增长11.9%

增幅创三年新高,超出预期,可能迫使中国政府出台更严厉的紧缩措施,包括人民币升值和加息
2010年4月15日

中国进行改革的政策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GDP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时期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GDP主义指导下对社会的破坏必须得到扼制。
2010年4月13日
|‹上一页‹‹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27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