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不惑之年”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改革的“不惑之年”

在2017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筑。

在2017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筑。这是一个以营业收入为指标的榜单,排名前三十的企业中,来自民营资本集团的只有华为控股和饱受争议的安邦保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清晰地看到数十年来,国有企业的强势和控制力并未削弱。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市值来比较的话,你会看见另外一个真相。

在200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微软、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集团、AT&T、皇家荷兰壳牌、美国银行、中石油和中国移动。

而十年后的2017年,榜单赫然已面目全非,十家公司分别是:苹果、谷歌母公司、微软、Facebook、亚马逊、伯克希尔•哈撒韦、腾讯、美国强生、埃克森美孚和阿里巴巴。

在全球商业界,七位爱穿牛仔裤的高科技企业家取代了传统的能源大亨和银行家,而在中国,两位姓马的互联网人取代了三个“国家队”队员。你终于发现,世界真的变了,中国也真的变了。

在十年前,如果讲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们是电力、银行、能源、通信运营商等等,基本完全被国有资本集团所控制。可是在2018年,你必须要提及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移动支付平台、新物流平台及新媒体平台,而它们的控制人几乎全数为民营资本集团。

在决定未来十年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中,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民营企业的领跑现象似乎也难以更改。

这种因技术破壁而带来的资本竞合格局,不得不让人开始重新思考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功能及存在方式。而这个课题,其实正是1978年改革开放的启兆点。

由此,你惊奇地发现,貌似毫无路线预设的中国改革,实则一直有一条强大的市场化内在逻辑。如同大江之浩荡东流,其间曲折百回,冲决无碍,惊涛与礁石搏斗,旧水与新流争势,时而江平潮阔,时而床高岸底,但是,趋势之顽强,目的之确然,却非任何人可以抵挡。

同时,你也必须看到,中国改革及企业成长的复杂性,一点也不会因为趋势的存在而稍有减缓。

数十年前,中国改革的“假想敌”是僵化的计划经济体系,大破必能带来大立,对既有秩序的破坏本身具有天然的道德性,甚至“时间就是金钱”、“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然而,时至今日,“假想敌”变得越来越模糊,全民共识近乎瓦解,破坏的成本越来越高、代价越来越大,甚而改革成为了一个需要被重新界定的名词。

数十年前,市场开放、产业创新可以采用“进口替代”和跟进战略,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成本和规模优势实现弯道超越。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为全球同行业中的规模冠军,他们的前面不再有领跑者,创新的叵测与压力成为新的挑战;

数十年前,全世界都乐于看到中国的崛起,在世界银行的名单上,它是一个亟待被援助的落后国家,在欧美企业家的认知中,它是一个商品倾销和技术输出的二线伙伴,甚至在某些意识形态者眼中,它是下一场“颜色革命”的发生地。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至少有127个国家视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资本的购买能力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并予以政策性的遏制,而中国的制度特征也时时引发意味深长的猜想。

于是,当改革进入下半场之后,中国的自我认知亟待刷新,世界与中国的互相了解和彼此心态,也面临新的的调整。这不是一个轻易会达成的过程。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巨人]一书中,如此评论美国:“我认为世界需要一个富有成效的自由帝国,而美国就是这个工作的最佳候选人。美国完全由理由扮演自由帝国的角色。”而当中国在经济的意义上崛起为一个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帝国”的时候,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还没有找到适当的评价用词。

“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东方雄狮,最好它永远不要醒来。”一百多年前,拿破仑曾用小心翼翼的口吻如此说道。今天,当这只东方雄狮真的苏醒过来的时候,它的每一次啸叫和迈出的每一个步伐,都让全世界屏气注目,各自揣度。

1978年,万物开泰;

2008年,三十而立;

2018年,四十不惑。

此时此刻,中国以新兴大国的姿态站立在历史的临界线上。回望来途,自可以在百感交集中对酒当歌,慨当以慷。瞭望未来,洪波涌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回望整整一百年的中国现代化,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十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1918年1月,《新青年》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由此掀起了白话文运动的热潮,在这一年的杂志上,可以读到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毛泽东等人的名字,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以激扬的文字指点江山。正是在他们的呐喊下,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可是,在而后的岁月中,中国往何处去,“娜拉为什么要出走”,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那些[新青年]上的年轻人们分道扬镳,有些成为彼此终生的敌人。

从1918年到2018年,我们的国家就是一艘驶往未来的大船,途经无数险滩、渡口,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随行到终点,每一代人离去之时,均心怀不甘和不舍,而下一代人则感念前辈却又注定反叛,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掌控和改造行程。

一百年后的今天,[新青年]上激辩过的议题,有些已成历史公案,有些仍然鲜活地存在着。一个最大的进步是,当年的救亡焦虑不再困扰当代人,而大国的和平崛起则成为新的主题。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预测国家的未来。

有一些事情的发生是大概率事件。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最慢到2025年会超过美国。若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25年中国经济的规模可能是美国的1.5倍或者是更高。”尽管他是经济学家中最乐观的一位,不过在未来的十到十二年内,中国在经济规模上超过美国,恐怕是一个共识。

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尾声,届时有9•4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由此将可能出现六到十个3000万人口级的巨型城市群。在那一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超过30%。而步入中老年的60、70后一代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净值群体,养老产业替代房地产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

也是在未来的这十来年里,“第四次浪潮”所形成的科技进步将颠覆既有的产业秩序,甚至挑战人类的伦理。随着奇点时刻的临近,机器人智力逼近人脑;生物革命将可能让人类寿命达到100岁;中心化的互联网消失,万物联网时代到来;新能源革命,将宣告石油时代的正式终结。没有人知道,今天出现在全球市值前十大名单上的公司,在十年后还会幸存几家。

在科技进步的意义上,“四十不惑”的中国,正处在大革命的前夜。而技术的非线性突变又会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制度性的“破壁”,更是让人难以预测。

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也有人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对于这一段未尚结束的当代史,必须摆脱历史宿命论,承认历史发展的戏剧性和人的主动性,我们更应该相信科学史家伯纳德·科恩的说法是对的,他说,“对那些与事先设计的模式不相吻合的事实,要予以特殊的注意。”创造意味着背叛和分离,也就是说,新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不适感和不确定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Meta对顶级广告客户免除标准内容审核流程

社交媒体巨头的“护栏”旨在保护高支出广告客户,因为担心其自动化审核系统错误地惩罚顶级品牌。

FT社评:马斯克对欧洲民主的威胁必须得到遏制

科技监管不能像扎克伯格本周指控的那样扼杀创新,但对欧洲内容审核的指责只是特朗普、马斯克和扎克伯格政治和个人目的的烟幕弹。

反对派领袖:叙利亚盟友倒台后,委内瑞拉军方可能抛弃马杜罗

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玛莉亚•科里纳•马查多认为,军方首领担心会遭遇与阿萨德军方同样的命运。

欧洲科技企业家:尽管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但欧洲仍可在AI领域获胜

欧洲最成功的科技企业家之一赞斯特罗姆表示,不是每家公司都必须研发出大型语言模型,欧洲企业可以基于美国的AI平台开发应用。

Lex专栏:特鲁多退出为2025年加拿大元奠定了黯淡基调

政治不稳定和美国关税的前景,可能会让加元继续走低。

美国股市是否已经进入泡沫区域?

估值可能有泡沫,但似乎并不疯狂。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