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正在让外企灰心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商会成立十年以来,我很少见到会员们的市场情绪如此消极。在许多行业,外国企业的挫折感远比中国政府意识到的更为明显。
2010年4月12日

上海的废品回收大军

中国有一支上千万人的废品回收大军。虽然他们收废品是为了赚钱,但其行为却净化了城市环境,让中国变得更为宜居。
2010年3月18日

哥本哈根峰会达成“协议”

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一些领导人周五晚间宣布,他们已达成了一份“有意义的协议”,但承认,与他们达成首份真正全球减排条约的雄心相比,这份协议还有很大差距。
2009年12月19日

中国减排要靠洁净煤

中国两年来一直在执行可再生能源投资战略,但未来20年煤炭仍是其主要电力来源,因此最有助于中国减排的将是更清洁的煤炭技术。
2010年4月9日

中国西南筑坝抗旱引起下游国家担忧

为应对西南部地区的严重旱情,中国将加强水坝、水库和水井建设,但此举可能导致中国与下游流域国家关系紧张,这些国家已在指责中国水利工程造成河流水位下降。
2010年4月1日

乘公共汽车的边际优势

FT专栏作家哈福德:由于公共汽车几乎经常是空驶,两人拼车的情况下,平均每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比公车乘客少。那么我们难道不应该选择开车吗?
2010年3月9日

最新研究:全球变暖有明显的人为因素

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的首次科学评估显示,人为的全球变暖证据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官方评估报告中所描述的更为有力。
2010年3月5日

法拉利推出首款混合动力车

以高性能红色跑车闻名的法拉利(Ferrari)昨日推出了首款混合动力车,由此正式加入了汽车业朝电气化方向发展的行列。这款“概念”车被涂成了翠绿色。
2010年3月3日

澳大利亚限期日本停止捕鲸

日本是澳大利亚在贸易和安全方面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陆克文的警告是在日本外相冈田克也(Katsuya Okada)访澳前夕发出的。
2010年2月20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负责人意外辞职

联合国气候变化机构负责人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本周意外宣布辞职,让政策制定者和活动人士错愕。
2010年2月20日

中国考虑开征环境税

农业废弃物、残留物、以及“流失”的杀虫剂和化肥是最常见的农业污染源。农民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使用化学药品、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大范围喷洒农药,来减少“流失量”和节省资金。
2010年2月10日

美中应带头发展清洁煤炭技术

美国“净化空气任务组织”亚太区首席代表孙嗣敏:煤炭发电仍将长期伴随我们,更清洁的煤基能源技术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美中两国企业应主动携手,带头实现清洁煤炭技术的商业化。
2010年2月2日

盖茨:气候变化开支挤压医疗卫生资金

全球最著名的慈善家之一比尔·盖茨(Bill Gates)警告称,应对气候变化捐款的日益增多,正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因为它们在挤压医疗卫生领域的捐款。
2010年1月25日

“中国对气候辩论保持开放态度”

中国昨日似乎对有关全球变暖根本原因的科学共识产生了怀疑。一名高级官员表示,北京方面对他所称的科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议”抱着“开放的态度”。
2010年1月25日

一个缓慢的开始——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很难说这次会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因为它也许连一个逗号都不算。哥本哈根以后、墨西哥以前的第一步,即应该是美国通过减排立法。
2010年1月8日

2010年大预测

今年油价走势如何?要不要投资股票?以色列会不会轰炸伊朗核设施?FT评论员们为您预测2010年的方方面面。
2010年1月4日

Lex专栏:2015年的中国

在荒芜的内陆地区,庄稼歉收导致饥荒;富饶的沿海城市则不得不实行紧急配给制……如果中国不希望这种情形在十年后成为现实,就必须正视水资源枯竭的严峻现实。
2009年12月31日

后哥本哈根:我们必须另谋出路

哥本哈根共识中心主任隆伯格:哥本哈根峰会的失败,或许会使我们警醒:现阶段我们必须致力于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而不是削减碳排放。
2009年12月29日

气候问题:中国反驳英国指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的言论,意在煽动发展中国家彼此产生不和。
2009年12月23日

分析:哥本哈根之后,中国如何谋局?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谈中成功避免作出硬性减排承诺,并且巩固了外交强国的地位,但未能实现另一个目标:避免被视作一个反面角色。
2009年12月22日

欧盟碳排放基准价格大幅下跌

受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影响,碳排放价格昨日大幅下挫,沉重打击了欧盟碳交易计划的可信度。据分析师们估算,碳排放每吨价格高于40欧元,才足以刺激对低碳新技术的投资。
2009年12月22日

哥本哈根:谁赢谁输?

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三大赢家和三大输家。中国凭借高超的谈判技巧促成了一个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协议,成为赢家之一。
2010年6月6日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公众怎么看?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结束了。面对气候变化的现实与挑战,除了中国政府和社会精英群体的行动之外,中国普通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他们愿意为改善气候环境付出多大代价?我们的调查提供了部分答案。
2010年6月6日

FT社评:成事不足的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大会比一事无成还要糟糕。如果你将全球注意力都吸引到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上,就必须拿出成果来,把明显的失败宣布为一场胜利是站不住脚的。
2010年6月6日

哥本哈根最后激辩的5小时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政策与研究总监喻捷: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历时五个小时的最后一场辩论,如一个缩影,浓缩了气候谈判近二十年的历程。
2009年12月21日

《哥本哈根协议》不足以让地球摆脱危险

协议的局限性和缺乏法律约束力,使得各国可能会只遵守承诺区间的下限。在下月月底各国给出最后减排承诺的期限之前,还有大量说服工作要做。
2009年12月21日

国际大企业抨击哥本哈根“协议”

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对哥本哈根达成的气候协议感到失望和困惑,表示该协议未带来足够的确定性,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巨额投资提供依据。
2009年12月21日

哥本哈根升起的新曙光

中美的让步不是简单的技术让步,而是形成一个新的全球共识的宝贵起点。全球化的主题已经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超越了战争和意识形态。这可能是人类送给自己的最佳礼物。
2009年12月19日

特写:哥本哈根峰会的最后一天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最后一天,是漫长、艰难的一天。从凌晨到深夜,各国领导人一直就诸多的争议问题进行艰苦的讨价还价。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这一天就举行了两次会谈。
2009年12月19日

哥本哈根:多极“新世界”的缩影

当世界银行行长穿行在贝拉中心时,几乎引不起人们的注意,而偏远非洲国家的代表则吸引了众多聚光灯。旧的世界格局似乎在这里被彻底颠覆。
2009年12月18日

分析: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冲刺

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多数国家领导人已在昨晚抵达丹麦首都,预期他们今天将面对艰巨的谈判。关键未决问题之一是,中国在减排问题上会作出多大让步。
2009年12月18日
|‹上一页‹‹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