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系列之八:自称打工者的老总们

FT中文网记者魏城:如果老板是中产,老总是中产,普通白领打工族也是中产,这样的“阶级”概念还有什么意义吗?
欢迎读者讨论: ftchinese.editor @ft.com
2006年8月28日

英国机场乱局:私有化败笔

诺贝尔奖得主、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斯蒂格利茨:最近英国机场的糟糕状况显示,公 共服务部门的私有化不可草率。
2006年8月23日

创建亚太自由贸易区时机已到

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登: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今 年11月在越南会晤时,应尽快启动亚太自由贸易 区,从而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2006年8月21日

亚洲必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标准普尔亚太区主管席勒:亚洲经济仍严重依赖 美国这个出口市场。去年中国近三分之一出口商 品销往美国。亚洲各国应向欧洲学习,扩大彼此 间的贸易。
2006年8月18日

中国经济仍须紧缩

中国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停 止紧缩。事实上,继续紧缩的理由很充分。 问题是,北京偏爱的工具越来越没有效力。
2006年8月17日

全球经济即将逆转?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美国消费者作为全球经济的关键驱动力,“底气”已经不足。而中国与印度两大新兴亚洲经济体,终究难以填补发达国家经济减速产生的需求缺口。
2006年8月15日

呼唤中国的资本革命

美国基辛格顾问公司总经理雷默:邓小平解放了 “劳动力”这一生产资料。若“资本”也得以解 放,让中国的资本像中国人那样辛勤运作,其影 响难以想象。
2006年8月14日

自相矛盾的“经济排外”

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无论在什么地方, 有意投资新项目的外国投资者都会得到礼遇,但 如果它们试图收购当地企业,就会陷入民族主义 雷区。
2006年8月14日

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

读者讨论:萧功秦教授主张中国 知识分子应少点“乌托邦情结”,中产阶 级应多点社会关怀。您赞同吗?
ftchinese.editor @ft.com
2006年8月8日

系列之五:参不透的九十年代

FT中文网记者魏城: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八十 年代仅仅是序曲,九十年代则正式揭开大幕。邓 小平南巡之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纷纷下海,他 们通常都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淘到了他们的第 一桶金。
2006年8月7日

走向“边缘化”的东盟

东盟各国曾在90年代受到银行家和投资者追捧, 但如今他们发现,自己已被中国和印度快步超 越。如果东盟领导人想重新获得世界重视,他们 必须明确: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打算如 何来改善它。
2006年8月7日

非法赌还是合法赌

Slate.com主编韦斯伯格:美国在赌博上的虚 伪,只会使事情更糟。许多州政府急于增加新收 入,这意味着,合法化的赌博仍将继续赌下去。
2006年8月2日

多哈谈判应该“浴火重生”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多哈谈判失败的代价太 大,各国在农业问题上的立场也并非不可调和, 我们必须设法重开多哈谈判。
2006年8月1日

中国新意识形态之争

FT驻京首席记者马利德:不同形式的意识形态辩 论正在中国展开,并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关 键作用。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忽视这一 点会付出代价。
2006年7月27日

央行决策要回归人性

荷兰经济学家格劳威:各国中央银行都在寻觅 决策的科学基石?央行在模拟我们人类的行为 时,必须摆脱极端的假设。人类既不愚蠢,但 也不是超凡生灵。
2006年7月27日

系列之三:新中产移民

FT中文网记者魏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之处 在于:工业化、城市化、知识经济化三股浪潮几 乎同时汹涌激荡;你在中国境内各类移民匆匆的 脚步声中,既能听到进城打工的民工布鞋声,也 能听到频繁跳槽的白领皮鞋声……
2006年7月24日

为进口喝彩

美国学者格雷厄姆:出口是好事,进口是坏事— —这个理念过时了。刺激进口符合我们所有人的 利益,哪怕富国的一些农场重新变成森林。
2006年7月24日

与GDP挂钩的债券

英美学者格里菲思-琼斯、席勒:与GDP挂钩的债 券可保证借款方在境况较好时偿还更多债务,而 在比较艰难时减少偿付。
2006年7月20日

日本应考虑邻国感受

日本前副外相田中均:日本应承认亚洲的多样性 及其对历史的敏感,找到比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更 好的方式来悼念战争死难者。
2006年7月20日

信贷衍生品的“道德风险”

美国学者帕特诺伊和斯基尔:信贷衍生品能帮助 银行转移风险,但这反而可能鼓励银行过度放 贷。这就好像投保了火灾险的人更有可能玩火 柴。
2006年7月18日

只有G4才能救经济

经济专栏作家明肖:无论G7还是G8,恐怕均难以 解决经济失衡。我们急需美国、欧洲、日本和中 国组成四国集团,才可能防止全球经济衰退。
2006年7月18日

系列之二:中国将逃脱穷国“宿命”?

FT中文网记者魏城:麦肯锡为中国描绘了一幅美 妙前景──中国将避免许多穷国的“哑铃经 济”,中产阶级将成为城市人口主体。但界定标 准的宽严将决定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大小。
2006年7月17日

英国必须重视中国的崛起

英国学者米基和祈立天:美国《时代》杂志最近 将“学中文”作为封面标题,但英国某大学却在 讨论取消中文课程,显示英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短 视。
2006年7月17日

全球股市遭遇“夹击”

黎巴嫩紧张局势、创纪录高油价和日本调高利率 表明,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和货币政策的走向,都 不利于股市。
2008年9月3日

中国拯救世界的机会

中国经济崛起对环境构成艰巨挑战。但是,中国 为能源安全而采取的行动,有望把世界从全球变 暖的危机中拯救出来。
2006年7月14日

中国会再次加息吗?

传统上,北京不愿将提高利率当作紧缩手段,但 在当今全球处于紧缩周期之际,不能排除中国再 次小幅加息的可能性。
2006年7月13日

美联储应采用通胀目标

美国学者切凯蒂:世界上已有24个国家的货币政 策瞄准明确的通胀目标,效果普遍令人满意。美 联储还等什么?
2006年7月11日

新丝绸之路

麦肯锡公司鲍达民、博尔:丝绸之路曾是全球最 重要的贸易通道。如今,贸易和投资重新开始在 中国和海湾国家之间流动,其规模之大,足以改 变全球经贸格局。
2006年7月6日

美国消费者“债多不愁”

美国Fred Alger Management公司高管:负债是 一种中性工具。如果运用得当,它能创造经济活 动。美国目前的消费债务水平不成问题。
2006年7月6日

美国竞争战略的四大支柱

美国艾奥瓦州州长威尔萨克:面对激烈的全球 竞争,美 国 需要一个全面的竞争力战略,以增强整个国家 的 实力和安全,并最终胜出。
请读者评论:
ftchinese.editor @ft.com
2006年7月4日

我能拍卖失窃的自行车吗?

我的自行车被偷了。找回它的可能性很小。我决 定在eBay上拍卖这辆处于丢失状态的自行车。有 人愿出3便士,但eBay取消了交易。我该怎么 办?——奥利弗
2006年7月3日
|‹上一页‹‹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下一页›|